公佈欄
司法院: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4689號殺人刑事案件新聞稿(黃格格案)

司法院: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4689號殺人刑事案件新聞稿(黃格格案)

壹、本案判決摘要
一、被告黃格格因殺人案件,經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11年度矚上重訴字第1號判決,檢察官及被告均提起第三審上訴。
二、本院於民國113年1月25日,以112年度台上字第4689號判決駁回檢察官及被告之上訴而確定。

貳、第二審判決主文
一、第一審判決撤銷。
二、黃格格殺人,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

參、第二審認定事實(案情)摘要
被告於110年10月13日晚間在郭清文所借住之高雄市鹽埕區府北路31號城中城大樓1樓靠府北路出入口南側第2間木製隔間(下稱「郭清文使用空間」),與毛國運、何姓少年飲酒(2人之後先行離開),期間認郭清文已與前女友重修舊好,復多次撥打電話聯絡郭清文,皆未獲接聽。憤而於翌日14日凌晨2時16分許離開該處前,將原置放門口香爐內未完全熄滅之沉香餘燼,傾倒在「郭清文使用空間」之沙發坐墊之可燃物上,即逕自騎機車離開。沙發坐墊悶燒之沉香餘燼,經過一段時間蓄積引燃火勢後,延燒易燃裝潢材料,火勢迅速竄流,並向上燃燒,大量高熱、濃煙從低樓層的已失防火避難作用之老舊、故障安全梯、電梯扶手及管道間上竄高樓層,受波及之1樓及6樓至11樓之46名住戶,同因防火避難設施、設備等公共設施老舊故障、年久失修之難以逃生、避難之大樓樓梯間、走廊堆滿雜物,可用移動空間受限,以致逃生、救災受阻,因逃生不及,遭延燒及向上竄升之濃煙、高熱侵襲,導致吸入性嗆傷,或局部或全身燒燙傷,或呼吸道嗆傷,一氧化碳中毒及大面積燒灼傷,因而不治死亡;城中城大樓亦因劇烈火勢,多處水泥柱體剝落,鋼筋外露,裝潢燒失金屬骨架受熱變形,而喪失住宅之效能。

肆、本院判決理由要旨
一、第二審判決認定被告有殺人、放火燒燬現供人使用之住宅犯行,因而撤銷第一審之科刑判決,改判依想像競合犯之例,從一重論以被告犯刑法第271條第1項殺人罪(想像競合犯刑法第173條第1項放火燒燬現供人使用之住宅罪),處無期徒刑,暨諭知褫奪公權終身,已詳為敘述所憑之證據及論罪之理由。並對被告於原審審理時否認犯罪所辯各節,如何不可採信,亦於理由內詳為指駁。核其所為論斷說明,俱有卷內證據資料可資佐證,並與經驗及論理等證據法則無違。

二、第二審判決於量刑時,已說明:以被告所犯刑法第271條第1項殺人罪,法定刑為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並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因自覺遭男友背叛而心生報復之犯罪動機;將未完全熄滅之沉香餘燼,傾倒在「郭清文使用空間」之沙發坐墊之可燃物引燃之犯罪手段;城中城大樓燒燬及46名住戶死亡之犯罪所生損害;有妨害自由、公共危險等前科紀錄之品性;國中肄業之教育程度;犯罪後否認犯罪;迄未與被害人成立民事上和解、賠償損害之犯罪後態度;經囑託鑑定機關台灣司法心理學會為量刑前社會調查鑑定結果,被告經評估為低度再社會化可能性;被告長期飲酒造成酒精重度依賴,並具社會人格障礙症傾向,致判斷事理、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而就刑法第57條各款量刑輕重事項詳予具體審酌後,參照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下稱公政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下稱兩公約)及其施行法具國內法效力,以被告所為之犯罪情狀,尚不符公政公約第6條第2項所定「情節最重大之罪行」,綜合衡酌被告有利與不利之科刑資料,量處無期徒刑,並褫奪公權終身。尚與罪刑相當原則無悖,亦難認有逾越法律規定之範圍,或濫用裁量權限之違法情形。

三、檢察官上訴意旨雖以:被告之犯罪手段及時間,衡情可能會造成無法回復之重大傷亡,為一般人所得認識,被告猶有意予以實現,或不違背其本意而為之,復確實造成46人死亡,其所生危害及實際結果,不亞於殘忍之恐怖攻擊行動,應屬人權事務委員會第36號一般性意見之「情節最重大之罪行」;又被告經量刑鑑定結果,經評估有高度再犯風險,難認有教化可能。原判決不處死刑,難認妥適,並違反比例原則等語。
惟依原判決認定之犯罪事實,被告係將未完全熄滅之沉香餘燼,傾倒在非屬逃生通道之「郭清文使用空間」之沙發坐墊,經過一段時間蓄積引燃火勢,以及其騎車離開該處時,火勢尚未引燃,其犯罪手段及其主觀惡性,尚非極端殘忍及重大;且城中城大樓 1樓至 6樓多為閒置空間,內部堆積大量易燃裝潢材料,而1樓至11樓之3座電梯之防火門或拆除,或無法完全關閉,或堆置雜物無法開啟,防火區劃失效,相關防火避難設施、設備等公共設施老舊故障、年久失修,復因長期疏於管理、維護,加以各住戶使用狀況過於混亂,相關權責機關對於城中城大樓安檢管理及救災整備等狀況不良,致1樓起火後,火勢迅速竄流延燒,並向上燃燒,大量熱、煙從低樓層的安全梯、電梯扶手及管道向上竄高樓層,使1樓及6樓至11樓住戶受到波及,復因難以逃生、避難大樓的樓梯間、走廊堆滿雜物,可用移動空間受限,以致逃生、救災受阻等客觀情形,同屬城中城大樓46名住戶,遭引燃大火之高熱、高溫、濃煙侵襲而不治死亡之重大不幸結果之因素。而被告對於將未完全熄滅之沉香餘燼,傾倒在沙發坐墊上,會引燃延燒,造成大樓燒燬及人員傷亡,固有預見,然此嚴重傷亡結果之發生可能性通常較低,且受上述因素所生效應綜合影響,其行為應予非難程度,與蓄意使用明火縱火、以殘忍手段殺人之情形,應有所區隔,而與人權事務委員會第36號一般性意見之「情節最重大之罪行」有間。又對被告為量刑鑑定結果,雖經評估為再犯可能性高,惟仍建議矯正機關,於被告入監服刑後,可對被告進行酒癮戒治及心理治療,導正偏差之價值觀、降低被告報復心態,改善長期以來衝動之性格等節,尚非無改善可能。並審酌被告已53歲,無期徒刑之執行逾25年而有悛悔實據,得假釋出獄,倘在監執行多年結果,教化功能不彰,自不應假釋出獄;縱使假釋出獄,已年近80歲,不論精神、體能均不若以往。且假釋期間付保護管束依法長達20年,須由檢察官督導觀護人、執行保護管束者,對被告施以輔導、教化及嚴加注意其言行,倘有逾矩情事,尚非不可設法防範,甚至依法撤銷假釋,令其再入監執行。原判決量處被告無期徒刑,已兼顧被告之更生改善、復歸、社會安全之維護,而與罪責相當,尚難逕指為違法。

四、檢察官及被告上訴意旨,係對事實審法院採證認事及量刑裁量職權之適法行使及原判決已明白論斷之事項,憑持己見,漫為指摘,顯不足據以認原判決已具備違背法令之形式,俱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均予駁回。

                                                   刑事第五庭審判長法 官  李錦樑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蘇素娥
                                                                               法 官  錢建榮
                                                                               法 官  林婷立

(資料來源:司法院網站,公布日期:113-01-25,公布單位:最高法院)


台灣司法心理學會 Taiwan Forensic Psychology Association
嘉義縣民雄鄉新正五街31號 E-mail:forensicpsytw01@gmail.com
No.31, Sinjheng 5th St., Minsyong Township, Chiayi County 62145, Taiwan (R.O.C.)